維爾茨與弗林蓬來到了利物浦之後,這兩位前勒沃庫森的球星快速融入了斯洛特體係,前荷蘭球星庫伊特對此進行了評價。庫伊特認為,維爾茨要采納魔笛的踢法,理論上莫德裏奇的踢法相當符合斯洛特的要求。當初魔笛準備告別皇馬的時候,不少人希望安菲爾德的管理層能夠引進這位克羅地亞老將,不過考慮到莫德裏奇的年齡太大,可能無法適應英超的對抗節奏,雙方都沒有開啟談判。不過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魔笛的踢法適合目前的利物浦,既然維爾茨已經來到了新東家,他就要想辦法采納莫德裏奇的踢法。
弗林蓬來到新東家的表現也不錯,不過庫伊特認為這位晚輩可以更進一步——弗林蓬可以調整踢法。在藥廠的時候,弗林蓬在右邊路的活動空間很大,貫穿了邊後衛、邊前衛和邊鋒,他很像一位邊路的自由人。然而在利物浦的戰術體係當中,三條線的連接緊密,不需要邊路球員的縱向活動空間那麽大,那麽弗林蓬就要改變並且調整原來的踢法。在利物浦的高壓體係中,邊後衛需要更精準地選擇前插時機。斯洛特的戰術哲學要求邊路球員像精密齒輪般嵌入整體運轉——當阿諾德內收形成中場支點時,右側走廊需要有人保持戰術寬度;當薩拉赫向肋部切入時,邊後衛又必須及時提供套邊選擇。這種動態平衡對弗林蓬提出了全新課題。
弗林蓬需要開發出更立體的比賽智慧。他招牌的長途奔襲或許會減少,但短距離的爆發力與一腳出球能力將變得至關重要。就像上賽季戈麥斯在右後衛位置的轉型,弗林蓬可能需要學會在五米區域內完成以往需要二十米空間才能實現的技術動作——用更簡潔的撞牆配合代替個人突破,用精準的斜長傳替代下底傳中。值得注意的是,利物浦的戰術手冊永遠為天才保留變奏空間。若塔剛加盟時也被認為不適應高位逼搶,但葡萄牙人用預判能力彌補了跑動量的不足。同樣,弗林蓬驚人的回追速度可以轉化為防守時的容錯率,當他熟悉體係後,教練組或許會專門為他設計反向套邊的戰術,就像當年羅伯遜與馬內的"蘇格蘭快車"組合。
維爾茨需要明白,莫德裏奇的成功不僅僅在於技術層麵的細膩控球和精準長傳,更在於他對比賽節奏的掌控和近乎本能的戰術智慧。克羅地亞中場總能在高壓逼搶下從容出球,用最簡潔的方式破解對手的防線——這正是斯洛特體係中最渴求的中場特質。
在勒沃庫森時期,維爾茨更多扮演前場自由人的角色,依靠靈活的跑位和突然的加速撕開空間。但來到利物浦後,他需要重新校準自己的定位。斯洛特的戰術強調中場的快速過渡,要求球員在接球前就預判好下一步的傳球線路,這與莫德裏奇在皇馬中場的"潤滑劑"作用不謀而合。維爾茨可以嚐試減少持球突破的頻率,轉而學習魔笛那種"一腳觸球化解圍搶"的絕技——用最少的動作完成最高效的推進。所以庫伊特表示,從雙方更加匹配的角度考慮,維爾茨要采用魔笛的踢法。
當然,筆者球後認為,完全複製莫德裏奇並不現實。維爾茨的優勢在於年輕和更強的縱向衝擊力,他完全可以融合魔笛的節奏控製與自身特點,發展出更具現代性的中場風格。比如在反擊中,他可以用更直接的帶球推進替代魔笛慣用的長傳調度;而在陣地戰時,則需刻意模仿克羅地亞人那種"用身體卡位護球"的小技巧。安菲爾德球迷或許會驚喜地發現,當維爾茨開始用外腳背送出那些看似隨意卻刀刀見血的斜傳時,這支利物浦的中場發動機已然完成了升級換代。畢竟,最好的傳承從來不是模仿,而是將偉大前輩的智慧轉化為屬於自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