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10月24日,新賽季NBA常規賽繼續開打,在掘金與勇士、步行者與雷霆的比賽打完後,聯盟30支球隊就全部完成了賽季首秀。而在各支球隊的首場比賽中,便呈現出鮮明的“新舊交替”與“預期反轉”。愛德華茲、東契奇、馬克西這些中生代球員集體爆發,潛力新星文班亞馬、76人探花埃奇庫姆也打出史詩級數據,揭幕戰聯盟有四人同時砍下40+,刷新曆史紀錄,宣告著詹杜庫時代的餘暉下,新勢力正加速崛起。除此外,賽季開始前被美媒唱衰的勇士、馬刺、灰熊等隊全部取得勝利,像勇士毫不費力地擊敗湖人,一直被傳言即將被球隊交易的庫明加被科爾委以重任,他也用“全能戰士”級別的數據回饋球隊,首戰17分9籃板6助攻的表現讓2年4850萬的合同看起來物超所值。
一家歡喜一家愁!如果說火箭的輸球令人惋惜(全場壓製,最後雙加時惜敗),湖人的輸球在情理之中(缺少詹姆斯),而快船首節就開始大潰敗則令人徹底失望。作為外界眼中的西部奪冠熱門,他們在揭幕戰麵對上賽季西部倒數第一的爵士全程吊打,一度落後37分,最終以21分慘敗。這場潰敗不僅暴露了快船陣容目前的混亂,更將核心倫納德的“高薪低能”問題推上風口浪尖。這一戰,倫納德29分鍾內9投3中僅得10分,在場淨輸25分,為全場最低。而這並非偶然,上賽季季後賽快船對陣掘金的最後一場生死戰,倫納德以“純正三號位”身份出戰33分鍾,13投6中得22分,在場淨輸分卻高達33分,依舊是全場最差。

一邊是5000萬美元級別的頂薪,一邊是關鍵戰“在場即輸分”的低迷表現,倫納德與快船之間的“價值失衡”,早已不是“一場論”的偶然,而是過去兩個賽季持續發酵的隱患。回溯快船對倫納德的“執念”,要從2019年夏天說起。彼時倫納德帶著總冠軍與FMVP的光環空降洛杉磯,快船不惜透支未來,送走潛力新星亞曆山大,隻為搭建“倫納德+喬治”的奪冠框架。此後6個賽季,快船在奢侈稅一項上便多支出5億美元,核心邏輯始終是“倫納德是球隊的絕對上限,是觸及總冠軍的唯一可能”。可現實卻是,除了2023年夏天對陣太陽時兩場場均34.5分的曇花一現,倫納德的表現與“冠軍核心”的定位愈發脫節。
自從大傷之後,倫納德的出勤率一直堪憂,狀態也不穩定,特別是最近兩個賽季的季後賽狀態堪稱“斷崖式下滑”。去年季後賽,他全程低迷,場均僅得12分,完全失去了關鍵時刻的統治力;今夏季後賽雖數據回升至場均25分,效率看似尚可,但高階數據卻暴露了真相——季後賽On-Off值為-5.3,意味著他在場時球隊反而淨負5.3分;更致命的是防守端,他在場與不在場時,球隊的防守效率差值達到驚人的-16.8。要知道,倫納德的立身之本本是“攻防一體”,可如今防守端的“副作用”,讓他徹底失去了“體係核心”的價值。

此次揭幕戰的潰敗,更將球隊對倫納德的“定位矛盾”擺上台麵。此次麵對爵士,對麵的鋒線+內線有絕對的身高壓製,馬卡寧2米16、菲利波夫斯基2米11、凱斯勒2米18,但是即便如此,泰倫盧依舊讓倫納德去四號位,倫納德一持球,對位馬爾卡寧、以及內線的凱斯勒即可上來協防,倫納德連球都傳不出來,更別說去投籃。事實上,快船並非沒有解決辦法——休賽期引進的科林斯本是四號位的最佳人選,完全能讓倫納德回歸更擅長的三號位!一個普通球迷都能看到的問題泰倫盧為何不調整?那問題的核心可能就在於倫納德自身的態度與能力:一是倫納德自認為速度跟不上三號位,麵對巴特勒、杜蘭特等同級別的鋒線時,倫納德早已沒了當年的壓製力,上賽季回到熟悉的三號位,季後賽對陣掘金被戈登完爆,讓倫納德產生了心理陰影。
如今的倫納德,確實更懂得控製傷病風險,可這份“謹慎”卻讓他失去了關鍵時刻的“殺手本能”。常規賽劃水尚可理解,可到了決定球隊命運的季後賽,他既無法在進攻端撕開防線,也不能在防守端限製對手,5000萬美元的年薪,成了聯盟最刺眼的“溢價合同”之一。更值得玩味的是快船管理層的“暗棋”。哈登簽下1+1合同(第二年部分保障),博格丹、巴圖姆、鄧恩、大洛等球員均為1+1球隊選項合同——這些合同布局清晰地表明,快船已不再打算給倫納德“長期容錯空間”,本賽季或許就是最後的“考察期”。一旦倫納德無法回暖,球隊隨時可以推倒重來,徹底擺脫他剩餘2年1億美元的合同包袱。

更棘手的是,倫納德還深陷“陰陽合同”的漩渦。盡管聯盟的處罰尚未落地,且大概率不會對快船造成實質性傷害,甚至可能成為球隊“提前解約”的契機,但這件事本身已暴露了他與球隊之間的“信任裂痕”。從2019年至今,倫納德給快船帶來的,除了短暫的奪冠幻想,便是失去亞曆山大的“永久遺憾”——那位如今已成長為雷霆核心、能在雙加時賽殺死比賽的超級巨星,本是快船未來的另一種可能。如今再看快船的陣容,哈登的作用是保證常規賽下限,確保季後賽門票;保羅的價值是分擔持球壓力,梳理第二陣容。可球隊的上限,終究要係在倫納德身上。可當他麵對爵士時在場淨輸25分,麵對掘金時在場淨輸33分,當他的防守效率從“聯盟頂級”淪為“拖後腿”,當他的年薪與貢獻完全不成正比時,“球隊老大”的位置,早已搖搖欲墜。
NBA從不缺“人情”,但更講“生意”。5000萬美元的年薪,對應的是“關鍵時刻能扛著球隊前進”的責任,而非“在場即輸分”的拖累。如果倫納德繼續以這樣的狀態打下去,即便快船短期內不會主動放棄,“球隊老大”的頭銜也會悄然易主,甚至最終走向“被交易”或“被放棄”的結局——畢竟,沒有哪支球隊會為一份“性價比失衡”的合同,持續透支自己的未來。









